8月31日,由广东省清远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乡村振兴发展大会暨清远土特产推介招商会在北京举行,大会以“深化改革创新 激发乡村动力”为主题,吸引了300余名嘉宾出席。
本次大会,广东清远的区县相关负责人对区县乡村振兴成果进行了全方位推介。
据悉,近年来,清远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清远的讲话精神,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认真贯彻落实省大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及乡村建设行动等工作部署,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答好“百千万工程”优先题,绘就“组织强、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秀美画卷。2018年以来,清远市在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中连续五年获得粤北片区(北部生态发展区)第一名,实现“五连冠”。
一、聚焦党建引领,锻造乡村建设“红色引擎”
一是坚持高位谋划部署。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将和美乡村建设纳入“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市委书记亲自谋划、亲自过问,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市长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自召开村庄清洁夏季行动。二是坚持高效联动推进。成立市委分管领导为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为常务副组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人居办切实负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牵头责任,做好统筹协调、任务分工、信息沟通、督促落实等。各县(市、区)发挥“一线指挥部”和镇“一线工作队”作用,加强党建引领,完善市、县、镇三级联动工作体系。
二、聚焦规划先行,绘就乡村建设“一张蓝图”
学习践行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制定出台《清远市“美丽乡村2025”行动计划》,紧紧围绕“三年见成效、五年大提升、十年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工作目标,大力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通过10年(2016-2025年)持续发力,彻底改善清远农村落后面貌。一是以“综合大专项”统筹“任务清单”。将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水利、城市综合管理、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全部纳入创建指标体系,以美丽乡村创建为“综合大专项”全面统筹各职能部门的任务清单,各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和年度工作任务支持乡村开展创建工作,形成“渠道不乱、用途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美丽乡村创建机制。二是坚持分类指导,防止“千村一面”。分“整洁村、示范村、特色村、生态村、美丽田园”五个梯度创建美丽乡村,各梯次创建指标由低向高、由易及难,奖补标准相应也由少到多,各地农村根据实际申报创建,当年创建成功的村庄,次年可申报创建更高一层次的美丽乡村,对创建达标的分别奖补55万、110万、150万、400万和3000万。从2016年开始,市级财政投入近20亿元,创建美丽乡村12246个,占总村数85.34%,其中:整洁村6669个,示范村4741个,特色村792个,生态村44个,美丽田园2个。
三、聚焦示范带动,打造乡村振兴“品牌形象”
在久久为功推进“五级梯度”创建美丽乡村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实践探索,印发《清远市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之乡村振兴示范带总体规划(2023-2027年)》以高标准打造“水墨丹清”乡村振兴示范带为主抓手,大力推进强县促镇带村,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总体规划明确示范带总体定位、总体布局、重大战略和重点项目,8个县(市、区)分区确定“凤城寻雅”“绿野清新”“峰林茶韵”等8个主题,以乡村振兴示范带为“动力引擎”,重点推进乡村资源要素整合盘活、乡村产业多元发展、乡村建设提档升级,差异化打造乡村振兴“品牌形象”,到2027年全市建成48条乡村振兴示范带,覆盖全市63个乡镇、357个行政村,总长度1373公里。目前全市基本建成乡村振兴示范带27条,串联美丽乡村2046个,发展乡村酒店、农家乐共961间、358个,发展特色文旅项目70个,建成特色产业基地123个,辐射带动农户约92万人。如连南“瑶山那抹红”乡村振兴示范带,着力推进“一廊一带两园一基地”五大发展平台建设,不断壮大数字农业、电商直播、乡土文化等“新农人”队伍,大力发展5G智控无土栽培蓝莓项目和“云上田园”等智慧农业、数字化农业,稻鱼茶、茶药菌两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产值29.5亿元,联农带农1.5万户,户均增收2.1万元,入选“广东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并获得1亿元奖励资金。
四、聚焦乡村运营,培育共同富裕“动力引擎”
为落实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部署,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印发《清远市实施乡村运营推进兴村富民方案(2023-2025年)》,全市大力实施乡村运营,以运营理念开展和美乡村创建行动,推动乡村建设向乡村“建设、运营、管护”一体的转变,加快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结合省级“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2024年市级财政投入9250万,选取59个自然村开展“特色村”“生态村”创建,实现和美乡村“宜居”“宜业”并驾齐驱,形成乡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59个“特色村”“生态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1.3亿元,建设仓储物流、设施农业、乡村酒店等三产融合项目73个。以点带面示范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和乡村的多样价值,发展休闲养生、采摘观光、农耕体验等多元业态,壮大特色产业经济,预计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1277万元,带动就业1906人。如清新区下吊丝村,以“特色村”建设项目为撬动,引进山涧小筑民宿公司一体策划、建设旅游驿站、茶吧、停车场、“四小园”等配套设施,租赁村办公楼、文化室及停车场用于民宿经营,以租赁或合作重建的方式盘活5户村民闲置宅基地建设民宿,实现旅游业年收入超300万元,解决村民就业30人。连山石坪村运用“特色村”项目资金,结合经营主体业态发展需求,共同打造“修旧如旧”的游客接待中心、乡村咖啡酒吧、公共餐厅、旅行民宿、共享菜园等,在2023年为村里带来600多场次的培训团建活动,带动826名农户增收。
五、聚焦共建共享,筑牢乡村建设“重要基石”
一是建立共建共管机制。注重突出农民在乡村建设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村级基层组织带领下,积极引导群众筹工筹劳筹资,把“如何建、怎样建、建什么内容和项目”等事权交给村民自己,让村民自己议、自己筹、自己干、自己管。如连山小三江镇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农房风貌管控积极性,在整体规划、方案制定、组织实施等各环节邀请农民参与,按照民族特色、统一标准、统一风貌对示范带沿线300多户农房进行微改造,建设资金投入由财政和农户按7:3比例共同承担。佛冈县楼下村探索“村民买瓷片、政府帮施工”农房风貌共建模式,发动63户群众参与,风貌提升面积约1.89万平方米。二是积极探索乡村善治促乡村建设模式。佛冈县创新建立“正能量积分制”小程序,推动乡村“智”理新模式,引导村庄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活动赢得积分和奖励,推动实现“小积分”焕发人居环境“好容颜”。阳山县大崀镇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五定为“村庄清洁日”,党员带头、镇村干部组织村民集中开展大扫除、大清洁,保持村庄干净整洁有序。三是建立互评互学机制。印发《清远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比三创”活动方案》,市、县、镇、村、户“五级”每半年联动开展评比活动,以评比推动各项整治工作落地见效,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整治氛围。“三比三创”结果与“五级梯度”专项资金、乡村工作经费、农村干部绩效工资、评先评优挂钩等安排进行挂钩,最大限度调动工作积极性。比如佛冈汤塘镇建立“流动红黄旗”奖惩制度,每季度扣除 3 个“末位黄旗”村的部分人居环境管护经费,用于奖励 3 个“标兵红旗村”,年底综合每月督查考核情况进行综合排名,对总成绩排名前三名的村由高到低分别奖励 5 万、3 万、2 万乡村振兴工作经费。
图为与会嘉宾在会场观看清远特色产品展示。